!
温馨提示:本资源具有一定时效性,请留意更新时间,本文最后更新于:2025-09-18 10:00:14
数字永生人到底是怎么回事?
记得第一次看到这个概念是在某个科技展上,当时觉得特别科幻。现在想想,其实就是用AI把亲人的音容笑貌数字化保存下来。核心是三个技术:
AI“复活”亲人,AI生成永生数字人实战课
课程内容:
第二节课:生成AI永生数字人_1.mp4
第三节课:专属数字人的声音克隆_1.mp4
第四节课:AI数字人的作品制作_1.mp4
第一节课:AI数字人的图片处理_1.mp4
先导片:了解AI永生数字人的市场_1.mp4
- 图像重建:把老照片或视频里的面部特征提取出来
- 声音克隆:用现有的录音资料训练模型
- 行为模拟:通过深度学习还原说话方式和肢体语言
有个做这行的朋友跟我说,最难的不是技术实现,而是情感处理。他遇到过客户要求”修改”逝者生前的一些小习惯,比如总爱皱眉的动作。这让我想起电影《黑镜》里的情节,现在居然成真了。
从照片到会说话的数字人
实际操作起来比想象中简单,主要分这几个步骤:
- 先处理原始照片,至少要10张不同角度的清晰照片
- 用AI工具修复老照片的划痕和褪色问题
- 训练声音模型,至少需要30分钟干净的录音
- 把处理好的素材导入数字人生成平台
- 调整细节参数,比如眨眼频率、微笑幅度
有个细节特别重要——光线。我试过用不同光线条件下拍的照片,效果差很多。最好是正面的自然光,这样AI能更准确捕捉面部特征。

der=”1″>
声音克隆的注意事项
这个环节最容易出问题。我有次帮朋友处理他父亲的录音,结果发现背景有空调声,导致生成的语音总带着奇怪的杂音。后来才知道要这样准备录音素材:
- 尽量在安静环境录制
- 说话内容要多样,别光是日常对话
- 保留一些语气词,比如”嗯”、”啊”这些
- 最好是不同情绪状态下的录音
有个小技巧,可以找些亲人以前录制的电话留言或者视频通话记录。这些素材往往更自然,比刻意录制的效果要好。
总之跟着操作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,但一定要记住技术只是工具,真正的缅怀还是要放在心里。具体操作就请认真看视频吧,里面每一步都讲得很详细。
课程下载地址:
© 版权声明
THE END